推拿按摩疗法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与

文章来源:脱髓鞘性脑病   发布时间:2016-11-13 11:36:13   点击数:
  

推拿按摩疗法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

马丙祥冯刚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erebralpalsy,CP),是从受孕到出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等[1]。

小儿脑瘫在祖国医学多属“五迟”、“五软”、“五硬”范畴,常因先天胎禀不足或后天失养,病后调护不当,致使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失养,脑络受损而产生临床诸症,病以虚、瘀为发病特点。我国在开展脑瘫康复时,采用传统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药疗法,取得了良好的康复效果。现将近几年推拿按摩在小儿脑瘫康复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1临床应用

推拿按摩治疗小儿脑瘫,按照其手法侧重点的不同,可大致分为循经推按,穴位点压、特定部位按摩等。

1.1循经推按

因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是人体的总控制系统,循经穴位推拿按摩可以调动起全身的经络,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皮肤、肌肉的营养,能防止肌肉萎缩,促

进运动,强筋壮骨。于氏[2]等采用督脉阳经重用的原则,选用手足三阳经及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等经穴和其它奇经。经过按摩的36例患儿症状明显改善的18例,占50%;良好者12例,占38%;效果一般者6例,占10%;总有效率%。经临床实践,作者认为:循经按摩是小儿脑瘫康复不可缺少的方法。

汤氏3对患儿用五指推法循三阳经推,至颈项部改为三指拿法,沿颈项两侧拿至大椎两侧,在上肢则用双掌对搓,循手三阳,三阴经走向放松各肌群,后背及下肢在督脉及膀胱经走向全面施术,其对照组采用Bobath训练法治疗。两种方法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1-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两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推拿疗法疗效优于单纯的Bobath训练法。

韩氏4等对抬头不佳的脑瘫患儿采用拍打法和捏脊法,在患儿背部脊柱旁,从大椎穴旁至膀胱经自下而上轻轻捏,如此反复,每日1次,每次20min,2个月为1个疗程。经过2个月治疗,本组有29例(74%)能保持正常姿势、随意转动头部为显效,抬头较前有进步但不能持续抬头有8例(20%),无效2例(5%),总有效率为94%。

潘氏5运用中“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对脑瘫患儿主要是沿足阳明胃经在下肢循行部位及足太阳膀胱经在下肢循行部位进行推拿按摩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循经推按主要是沿着经络循行部位进行推拿按摩,多选择循行于颈项、脊背、四肢等部位的经络对于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有着较好的效果,是脑瘫康复治疗的一项重要手法。在临床治疗时,先以循经推按疏通经络,再配合其它按摩手法,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1.2特定部位按摩

目前,对患儿特定的部位进行推拿按摩,是中医推拿按摩与现代康复技术的结合,该法既应用了中医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又结合了现代康复理论中的对患儿重点畸形或功能丧失部位进行功能恢复或矫正畸形的认识。

张氏6等对下肢痉挛型的脑瘫患儿采用推拿按摩,先轻揉按压大腿前后肌群,接着拿揉内收肌群,内收畸形严重者加理筋法;反复拿揉内外侧腘绳,交替配合作被动伸膝动作;在小腿后侧自上而下作理筋法,牵拉跟腱,交替做背伸运动。治疗时间30min,2次/日。该法使手术矫形后的脑瘫患儿获得了满意的康复。

张氏7对脑瘫患儿选用刺激小而柔和的手法按摩,沿肌肉、肌腱走向进行,并在关节部位捏压,逐渐增加按摩力度,2次/天,10周为1个疗程。作者从中发现坚持治疗时间长,年龄小及痉挛型的脑瘫患儿效果较好。

王氏8对脑瘫患儿采用整体按摩,对头、躯干及四肢进行推拿按摩治疗。施行轻柔缓手法以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施展强重手法以增强肌肉活动及力;痉挛型另配合牵伸及关节活动,对弛缓型、徐动型给予强刺激,以轻缓到重快手法按摩;针对不同的局部表现进行按摩,采取揉、拿、搓、提等手法以疏通经络、活利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筋脉、肌肉得以濡润。治疗例患儿,其中基本治愈21例(占13.21%),显效78例(占49.06%),有效56例(占35.22%),无效4例(占2.52%),总有效例,总有效率为97.48%。

梁氏9对脑瘫患儿运用捏脊法、按摩上下肢与躯干。捏肌法:由尾椎骨起顺背部正中沿脊柱两旁,用拇、食指将皮肤捏起,向前推进至大椎穴止。上肢:用手按揉肩部、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及前肌群,然后捏、拿、揉肱二、三头肌腱并旋动腕关节。下肢:用手按揉股二、四头肌和小腿腓肠肌,然后、拿、揉股二、四头肌肌腱,旋动踝关节。颈无力:按揉大杼、风池穴和胸锁乳突肌。腰无力:用手小鱼际按揉腰部。每日1次,3个月为1疗程,观察1-2个疗程。2个疗程合计显效7例(21.2%),有效19例(57.5%),总有效率为78.8%。

特定部位按摩的疗效,是建立在对运动障碍及其部位的准确评价基础上,应结合现代解剖学、运动学等,准确地了解造成运动障碍的原因、部位、肌张力障碍的性质及程度,并选

择正确的按摩手法,一般来说,按摩时应遵循“以柔克刚、以刚制柔”的原则,对于痉挛的肌肉采用轻、柔、缓的手法,对于迟缓无力的部位,则使用较强较重的刺激手法。特定部位按摩目前在脑瘫的治疗中是一种最常用的手法。

1.3穴位点压

通过点按穴位对皮肤、肌肉、关节、肌腱、神经、经络腧穴的作用,可以缓解肌肉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调节神经功能,达到“通则不痛”,从而使痉挛的肢体逐步松弛、挛缩的肌肉逐渐舒展,使患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加速康复。

任氏10用穴位按摩运动疗法:以指压按摩的方法对穴位,经络进行刺激,不同目的按摩时采用不同的体位或启动姿势;穴位刺激可以促进俯爬,针对肌张力增高的肌群、肌腱、按揉相关穴位。针对膝、踝关节松弛,在扶持蹲起运动中进行按摩。通过对例的治疗,作者发现其所推出的穴位按摩运动疗法对诱导翻身及腹爬,比德国Vojta压迫诱发带的方法更易于操作,刺激的穴位亦比诱发带更敏感;促进腹爬的方法比美国Doman法的腹爬模式节约人力。

王氏11等采用头面部穴位按压法对有语言障碍的脑瘫患儿进行治疗。作者发现在地仓、承浆、金津、玉液、廉泉和下关等穴位下,分布有面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等神经及血管通过对这些穴位的按摩、点压可刺激经络,增强血液循环,促进神经肌肉代谢及营养,促使已发生障碍的功能恢复。其研究表明,对于具有构音障碍的痉挛型脑瘫患儿,除常规的语言训练方法外,结合祖国传统医学的穴位按摩方法来辅助治疗,疗效满意,并且家长容易接受与配合。

郭氏12、刘氏13、在患儿头面部、上下肢、躯干部分别选用不同的穴位进行按摩治疗,如头颈部的脑空、风池、天柱和大椎穴等;上肢瘫痪者,可按揉臂臑、曲池、手三里、内关、外关、合谷等穴;下肢瘫痪者、按揉环跳、髀关、承扶、殷门、阳陵泉、解溪、昆仑等穴。结果痊愈14例,显效例,有效例,无效72例,总有效率为79.71%。

朱氏14用点穴按摩主穴:风池、肾俞、脾俞、胃俞、肝俞、肺俞、心俞、鱼际、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伴有智力低下者加四神聪,语言不清者加哑门、通里。以点揉、一指禅推手法为主,操作时均取双侧穴位。对体弱多病的脑瘫患儿开始治疗时,先取强壮穴,待体质好转后,手法加重,穴位刺激量加大,逐渐提高患儿的反应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经3-6个月治疗后,8例基本治愈(运动功能及智力、语言能力接近正常儿童);35例显效(肢体运动功能、智力、语言能力均明显提高);40例有效(肢体运动功能、智力、语言能力有所改善但不明显);9例无效(肢体运动功能、智力、语言能力在治疗前后无变化)。

穴位点压是中医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主要在障碍的部位选择相应的穴位,同时对语言、智力、听力、视力等障碍及流涎等,穴位点压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对于运动障碍应和其它手法结合起来运用。

2实验研究

推拿按摩近年来的一些实验研究及理论方面的探讨,多从推拿按摩对人体的某些理化方面,如肌电图,免疫功能、血液动力学等方面研究。

崔氏15观察了30例脑瘫小儿推拿治疗前后的胫神经刺激性短潜伏时体感诱发电位,发现脑瘫患儿经过4个多月的推拿治疗,除1例继续变差,3例无变化外,其余患儿的SSEP电压升高,其中患侧波较治疗前增大44.34%-.7%(p<0.05);潜伏时缩短,患侧波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为25%,总有效率为85.71%。结果表明,推拿能改善患儿大脑皮层及体感通路的功能。崔氏16等后来又对推拿按摩对脑瘫患儿肌电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脑瘫患儿采用揉、拿、搓、提等手法,对患肢进行整复,3个月为1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治疗后用体表无创伤性双极刺激胫神经的方法,研究了30例脑瘫患儿推拿治疗前、后拇屈肌肌电M波和F波反应。发现治疗后患儿肌电阈值降低(说明肌肉兴奋性升高),患侧M波电压增大,F波降低,左、右脚M和F波基本相等,M波波峰潜伏时延长,患侧Fn有意义(p<0.05)。提示推拿能改善患儿脊髓前角细胞和骨骼肌的功能活动。

朱氏17通过对体弱易感家兔模型按摩前后免疫指标变化,并与正常组对照观察时发现,推拿前除C3b-IC外,造模动物IgG、IgA、C3b-R、ANAE等免疫指标均低于正常组(p<0.05),经推拿后,模型家兔除了IgA外,各项指标与正常组无显著差(p>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均处于未恢复状态。在室外耐寒实验及呼吸道致病菌攻击实验中,推拿组的耐寒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易感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李氏18则报告脑瘫患儿CD3、CD4、CD4/CD8值,IgA值均低于正常,提示脑瘫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功能低下。推拿按摩不

仅可以促进患儿运动发育,纠正其异常姿势,还具有较强的提高和调整体液和细胞免疫的作用,能提高患儿免疫能力。

梁氏19临床上通过对健康人、颈椎病、脑动脉硬化、手外伤患者推拿前后甲襞微循环变化的观察发现,推拿后管襻数量减、管襻轮廓不清、血色暗红、襻顶瘀血、血流减慢、流态异常及渗出等微循环障碍的主要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说明推拿可使一定范围内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血流增快、血流量增加。而翟氏20报道29例脑瘫患儿SPECT检查结果20例存在局部脑血灌注减。吴氏21等对脑瘫患儿TCD检查结果显示异常%,颅内血流特点为低速高阻型,持续的低灌注、低循环是影响婴幼儿大脑继续发育的又一重要因素。孙氏22对脑瘫儿外周神经肌肉的临床病理学研究证实,末梢神经广泛受累,以脱髓鞘改变为主,伴有神经纤维坏死,四肢骨骼肌肌纤维萎缩和坏死,与神经、肌肉组织有不同程度供血障碍有关。林氏23对缺血性中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测试发现,推拿治疗后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积指数、红细胞压积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表明推拿能明显改善血液浓、稠粘、凝、聚的形态,降低血液粘稠度,具有“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而脑瘫的中医病因病机中则以瘀、痰、虚、风为主24。

3展望

目前,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中医推拿按摩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应用。但目前推拿按摩对小儿脑瘫的治疗,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报道虽多,多数只是少数病例,甚或个案的报道,缺乏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科研设计不够严谨,实验研究指标间相互联系挖掘不够。在脑瘫治疗过程中,单独采用循经推按、穴位点压、特定部位按摩等,都会影响治疗效果,综合运用这几种手法,会明显提高疗效。脑瘫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传统的矫形手法,对于矫正姿势、改善运动有着较好的作用,在目前的报道中使用尚少,未被广泛运用,需要在今后的康复治疗中加以重视。同时,应该强调推拿按摩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虽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必须配合现代康复医学的运动疗法(PT)、作业疗法(OT)、言语治疗(ST)等,才能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对祖国医学在脑瘫康复的应用,应注意做到继承中求发展,应用中求创新,既要保持中医特色,又要及时吸收现代康复理论。要保持中医特色,就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突出整体康复、辨证康复、功能康复的优势。但是,也应及时吸收现代康复的先进理论,借鉴其康复评价体系和治疗手段,来提高脑瘫的康复治疗水平。可以说,传统的治疗手段和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是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最好选择。

总之,在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中必须引入中医推拿按摩,以便使脑瘫患儿得到更好的康复,同时,推拿按摩也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于兰梅,杨颖,李爱莲等.循经穴位按摩用于小儿脑瘫康复的临床研究[J].按摩与导引,,15(4):43

[3]汤健,推拿疗法在脑瘫康复中的运用观察[J],江苏中医,,21(9):33

[4]韩庆,张跃,梁艳萍.推拿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抬头不佳39例[J].新疆中医药,20(6):35-36.

[5]潘界明.推拿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J].按摩与导引,,(1):39

[6]张如荣,杨利平.按摩结合手术矫形治疗儿童重症痉挛型脑瘫[J].中国康复,,15(3):-.

[7]张小玲,推拿治疗40例脑瘫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10(10):-

[8]王军英,现代与传统康复结合疗法治疗小儿脑瘫例[J].湖南中医药导报,,5(7):19-20

[9]梁柱,针刺按摩治疗小儿脑瘫33例[J].按摩与导引,57(4):26

[10]任世光,王淑哲,张育锦,蕾波法对小儿脑损伤综合征及脑瘫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5(5):

[11]王振芳,温晓刚,董志云.头面部按摩辅助治疗痉挛型脑瘫儿构音障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25(5):

[12]郭东彪,李霞.按摩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J],按摩与导引,,18(6):20-22.

[13]刘茂兰,万海玲.推拿治疗小儿脑瘫临床体会[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2(3):44

[14]朱丽华.推拿治疗小儿脑瘫92例[J],浙江中医杂志,,(9):.

[15]崔荣庆.洪学宾.张瑞林等.推拿对脑瘫小儿短潜伏时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7(3):28-41

[16]崔荣庆.洪学宾.魏雨农等.推拿对脑瘫小儿胫神经性拇屈肌M波和F波反应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3(1):16-20.

[17]朱升朝,体弱易感动物模型按摩治疗的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8):9

[18]李晖.脑瘫患儿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抗体水平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18(3):

[19]梁伟佳.推拿疗法对外周微循环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5(10):

[20]翟琼香,李增清,林晓源,等.脑性瘫痪头颅CT.MRI.及SPECT改变与病因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2(4):-

[21]吴卫.郁士娟.张金华等.脑性瘫痪儿童颅内动脉彩色多普勒改变与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1(3):-.

[22]孙薇.脑性瘫痪儿神经肌肉的病理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38(1):47-48

[23]林应强.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按摩与导引..17(2):7

[24]马丙祥.小儿脑性瘫痪的中医辨证治疗[J],湖北中医杂志..19(2):30

第一作者简介:马丙祥,男,主任医师、教授,河南医院医院小儿脑病诊疗康复中心。郑州市人民路19号,邮编。









































中科UM-D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ewuqm.com/jbtx/9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